时时彩平台,腾讯分分彩,北京赛车,北京赛车pk10,北京赛车pk10技巧,幸运飞艇,彩票平台推荐,飞艇开奖,幸运飞艇官网,大发彩票,彩票平台推荐,500彩票,六合彩,大乐透,双色球,体彩足球,体育彩票
3月16日晚间,广西南宁市衡阳路一间普通民房里高朋满座,关爱老兵组织的志愿者们将写着“寿”字的大红纸贴在墙上。这天,是中国远征军15团12连连长熊寿明的98岁生日。
祝寿的晚饭过后,老人饮尽一小杯葡萄酒。他坐在一幅抗日战争主题的挂历前,讲起惨烈的昆仑关战役。
70多年前,国难当头,正读高中的熊寿明投笔从戎,报考黄埔军校南宁六分校交辎科,成为黄埔十四期的学生。“为什么参加抗战?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!”这是老人说得最多的一句线年,熊寿明从军校毕业后没来得及回趟家,就直接奔赴昆仑关,成为国民革命军四十六军170师的一员。当时,有情报称日军将从广西沿海登陆,新兵熊寿明被派往前线侦察敌情。他了解到日军已在广西企沙港登陆,正兵分三路向南宁进攻,便骑着马连夜赶回南宁报告情况。不久之后,著名的昆仑关战役打响。
昆仑关离广西南宁市约50公里,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,“昆仑关和附近的高峰坳一旦失守,日军就会直达柳州,打过贵阳,长驱直入重庆后方。”熊寿明说,因此中国军队决定死守高峰坳,双方厮杀过后的高峰坳尸骨漫山遍野。
昆仑关大捷后,1942年,熊寿明跟随远征军到滇西,后成为中国远征军15团12连的连长。
在腾冲攻打松山,最令他印象深刻,“那天晚上下着雨,我带士兵乘坐橡皮艇,花一个多小时渡江才来到松山脚下,我们棉衣当雨衣,身上都湿透了”。